• <td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d>
  • <table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able>
  • <noscript id="egig0"><source id="egig0"></source></noscript>
  • <table id="egig0"></table>
    中文EN
    ???
    當前位置:首頁?>?詳情頁

    橋梁設計領域的一枚海珍珠——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鐵大橋院總工程師肖海珠

    來源: 時間:2023年06月30日 瀏覽次數: 【字體: 打印
      臨近7月,舟山金塘,熱浪日盛一日。世界最大跨度公鐵合建橋梁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鐵大橋院肖海珠是這座大橋的總設計師。
      工作31年,從浩瀚東海到美麗天山,從椰島海南到北國烏蘇里江,肖海珠參與或主持設計了共20多座橋梁,獲得10余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協會科技進步獎項,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國中鐵十大杰出青年、中國中鐵優秀共產黨員、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榮譽稱號, 2019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無涯
      1992年,肖海珠從西南交通大學橋梁專業畢業后進入中鐵大橋院。上班第一天,肖海珠鄭重地寫下座右銘: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之后的四年里,肖海珠跟著師父先后參與了京九鐵路淮濱淮河大橋、福建青州閩江大橋、汕頭礐石大橋等工程的設計工作。1996年起,肖海珠作為技術骨干又先后參與了福州三縣洲大橋、緬甸永盛大橋、泰國八世皇大橋、重慶大佛寺大橋、北京地鐵五號線立水西橋等多座斜拉橋的設計和審核工作,成為在斜拉橋設計方面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之后,又借助于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等項目的設計平臺,在橋梁鋼結構領域展現才華。
      2001年,受公司派遣,肖海珠赴日本大阪府土木部和大阪工業大學學習。他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極力掌握世界先進的橋梁設計理念。他白天在日立造船、春本鐵工等橋梁設計和制造企業實習,晚上在大阪工大與日本的學生一起上課,最終順利地通過了結業考試,并且《橋梁工學》《施工學》兩門功課都取得5分的好成績,贏得大阪府土木部的贊賞。
      2002年學成歸國后,肖海珠又考取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如今,他仍在繼續攻讀母校西南交通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肖海珠心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絕不是一句簡單的古訓,而是值得他畢生追求的行動實踐。
    持續創新 解決問題
      每當有人詢問肖海珠:“為什么中鐵大橋院能擁有這么多世界第一?”
      “科技創新或者打造‘世界第一’,從來不需刻意求之,其初衷一定是為了‘滿足需要’或‘解決問題’。”肖海珠總是這樣答復。
      2017年,西堠門公鐵兩用大橋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根據使用要求,該橋要同時滿足兩個“必須”:首先,大橋必須既能過高鐵,也能讓汽車高速通行;其次,按通航要求,大橋主跨必須要超過千米。
      作為大橋總設計師,經初步論證,肖海珠提出了主跨1488米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方案。
      肖海珠認為,若要更好實現該橋的兩個“必須”,又要同時綜合考慮通航影響、施工風險、抗風性能、經濟性等實際需要,采用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或將是目前最佳選擇。該方案不僅可以減少深水基礎的數量,而且可讓構件規模小于同跨度斜拉橋或懸索橋,降低施工風險;同時還能吸收斜拉橋剛度大以及懸索橋跨越能力更強的優點。
      當時,即便是公路橋梁,國內都不曾有設計并建造過主跨超過300米斜拉-懸索協作體系橋的先例,更何況是主跨1500米級的公鐵兩用橋梁。肖海珠頂住壓力,堅持了自己和團隊的方案。而堅持的“代價”,則是他和團隊在之后長達5年的歲月里嘔心瀝血的科學論證之路。
      終于,在經歷了幾十次各種研討會以及三次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的方案評審會后,大橋技術方案不僅得到專家組一致認可,同時也進一步推動國內業界達成共識: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將會成為未來超千米級鐵路橋梁的新發展方向。
    “一帶一路” 追夢前行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這一年,孟中友誼八橋也將迎來通車一周年。回顧在孟加拉國奮斗的點點滴滴,肖海珠動情地說:“建設‘孟八橋’這幾年,真的很難!但再難,也值得!”
      這份值得,源于肖海珠和團隊終堅守橋梁工程師“人民之上、生命之上”的初心和底線,始終履行科研工作者依據事實、驗證真理,探尋新路、勇攀高峰的擔當和使命。
      長期以來,庫察河兩岸的人員往來和貨物運輸一直是依靠擺渡,不但效率低下,且受季節影響非常大,每到雨季來臨,風浪堪比海上,擺渡可以說冒著生命危險在進行,沉船事故頻發。
      2016年5月,肖海珠和團隊奔赴孟加拉國,進行前期技術踏勘工作。但是,當團隊抵達由前期其他單位推薦且已形成工可方案的橋位時,卻集體意外發現“不對勁!”
      原來,緊鄰橋位處有一個長期供兩岸居民往來的渡船航線,這是當時兩岸居民渡河的唯一通道,而這條渡船航線恰巧與橋梁線位形成斜交。這意味著,如果維持原有橋位,一旦開始橋梁建造施工,渡船過河將無可避免地要經過施工現場,其中的安全隱患不言而喻。
      可是,更改擬定橋位,尤其是海外項目,流程復雜,程序嚴苛,結局難料……
      “無論如何,必須實事求是!決不能拿孟加拉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中國企業的責任、聲譽冒險!”肖海珠與團隊一致決策。
      隨后,肖海珠和技術團隊緊急展開對橋址的優化勘測遴選工作,快速收集材料,撰寫報告反饋問題。不久,問題得到重視,變更申請獲得通過,優化方案也被采納,幾夜未眠的肖海珠松了一口氣。
      回顧31年建橋生涯,最讓肖海珠欣慰的是他所設計的橋梁都安全順利地建成了,沒有發生一起設計質量事故。在和年輕的工程師溝通時,肖海珠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對于橋梁工程師,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生命至上,是任何情況下都決不可違背的底線和原則!”  曹雪  莊佳宜
  • <td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d>
  • <table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able>
  • <noscript id="egig0"><source id="egig0"></source></noscript>
  • <table id="egig0"></table>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