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日,中鐵建工南極項目生產副經理羅煌勛圓滿完成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從南極大陸凱旋。從2007年至今,他累計參與了11次南極科考站建設,其中包括3次極夜越冬任務,在酷寒、極晝、暴雪、強紫外線等極端惡劣天氣中堅守工程建設超過1900天,瘦弱的身軀在南極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也獲得了中國極地考察30年先進個人、中國中鐵“開路先鋒”卓越人物等寶貴榮譽。
2007年秋季,41歲的羅煌勛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從這個時候開始,南極大陸成為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南極結下了相伴一生的“冰雪情緣”。
2010年11月,雪龍號即將啟航,然而誰也沒能想到,時任中鐵建工南極項目經理在啟程前的例行體檢中,被檢查出鈣流失嚴重,相關指標甚至不及自己91歲的老母親,只能與他的第6次南極之旅失約了。在關鍵時刻,羅煌勛接過了擔子。出發前一天的下午,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了原有的平靜,妹妹告訴羅煌勛,80歲的母親突發腦血栓病危,正在醫院重病監護室搶救。
“我已經在南極連續過了4個春節了,都沒好好地盡過孝。我特別擔心,也許這次回去可能是看我母親最后一眼了。”羅煌勛擔心的同時也真誠地向領導保證:“你們放心,我清楚自己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回去無論結果如何,我明天都會準時歸隊,帶著這幫兄弟把活兒干好,平平安安回來給公司一個交代。”
在老家的醫院里,羅煌勛在見到母親的那一刻,雙眼被淚水蒙住了。“看到昏迷的母親渾身上下插著管子,我是揪心的痛。真的很擔心我一走就會再也見不到母親了,我多么希望能留在母親身邊多盡點孝。”
生離死別的選擇,說著容易,做著難。為了不辜負國家和人民的囑托,隊長羅煌勛帶領著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青年突擊隊隊員,踏上了建設南極的征程。
南極中山站地區的極夜是從每年的5月中旬開始的,在這58天的極夜期里,狂風肆意席卷著南極大陸,夾雜著雪片冰粒的狂濤試圖摧毀地面上的一切事物。這不同尋常的黑暗周期使越冬隊員的睡眠和晝夜節律無法同步,睡眠開始紊亂,失眠、焦慮等負面癥狀開始滋生,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認知能力被大大削弱,發生事故、損傷和錯誤的概率逐漸增加。羅煌勛展示著自己已經變形的手指,對著隊員們說“別嫌我啰唆,戶外施工再怎么小心都不為過!”
中山站附近有一個莫愁湖,湖水承擔著中山站的發電重任。有一次,水管被凍堵。堵塞的水管一頭連著水泵房,另外一頭連著發電機。如果兩個小時內沒有把凍堵的水管修好,整個中山站的循環系統就會完全停擺。羅煌勛帶著隊員們開始和時間賽跑,頂著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在黑夜中一節一節地排查水管。他們排著隊沿著七十多米的水管排查,直到快走到了盡頭,依舊沒有找到凍堵的地方,隊員們越來越焦急。“找到了!”走到水泵房水管的最后一段時,一名隊員高興地喊。大家同時抬起了頭,心里也隨之長長松了一口氣。大家鋸掉凍堵的水管,重新接上根新的,填上保暖層,最后通水……幾個人整整忙了6個小時,臉上布滿了冰霜,皮膚和衣衫被緊緊地粘連在一起。
2019年1月19日,中國第35次南極考察中山站建設進入攻堅階段,一則突如其來的消息打亂了所有部署。“雪龍號”在執行任務時與冰山觸碰,船體有損傷,考慮到行船安全,南極考察隊必須在2月13日撤離,施工時間被壓縮三分之一。
此時鋼結構安裝基本完成,如果停工,裸露在外的結構很可能在冬天被大雪填滿,給來年的施工造成極大困難。經過思考,作為隊長的羅煌勛決定立即調整施工計劃,停止對蔬菜溫室、水暖的改造,全力保障舊停機坪改造、保障維修車庫外墻板和屋面板安裝,確保其能夠順利越冬。
停機坪現場,多年的使用已經使舊停機坪出現多處坑洼,嚴重影響直升機起落,“必須趕在二次卸貨前完成,保證直升機安全起降”成為施工人員共同的目標。
在南極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每一位隊員都想著一定要完成任務,自覺延長工作時間,只為多干一點,早日完成任務。抱著這樣的念頭,羅煌勛自覺地帶頭干,在現場四處找活,幫助施工隊員搬運小型鋼結構材料、切割穿墻螺桿……
在緊張的施工環境下,經過上百次的試驗,他們探索出了“超低溫砼澆筑法”“堅硬巖石鉆孔法”等極地施工技術;參與編制的《南極中山站項目綜合施工技術研究》獲得中國建筑學會、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安全優質完成極地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2019年2月1日,維修車庫正式投入使用。2月11日,維修車庫外圍護施工完成,中鐵建工南極建設者們取得了第35次南極考察中山站建設大決戰的勝利。
自2007年開始,中鐵建工積極參與我國南極“十五”能力建設,對中山站進行大規模擴建:新綜合樓、污水處理站等建筑設施拔地而起,診療室、體育館等一應俱全。隨后,羅煌勛帶領中鐵建工南極建設團隊圓滿完成了主發電棟、越冬宿舍樓等“十一五”能力建設任務。如今的中山站,經過數次的擴建改造,已經成為我國在南極最大的常年科學考察站和內陸考察交通樞紐,在我國南極考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建設南極這場接力賽中,羅煌勛等中鐵南極勇士們發揚“挑戰極限、不辱使命”的南極建設精神,把中國的南極科考站從“鐵皮房”改造成為集科研、觀測、生活、環保、醫療、娛樂等功能于一體永久性的現代化“小城鎮”。
“國之大者”彰顯央企擔當,中鐵南極人必將不負國家和人民的囑托,全力以赴書寫南極建設新篇章,繼續為南極科考事業提供支持和保障。 楊茂祥/作 曹鎵輝/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