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d>
  • <table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able>
  • <noscript id="egig0"><source id="egig0"></source></noscript>
  • <table id="egig0"></table>
    中文EN
    ???
    當前位置:首頁?>?詳情頁

    勞模故事【篇3】秦環兵:用專注測量人生深度

    來源: 時間:2023年06月02日 瀏覽次數: 【字體: 打印

      秦環兵

      中鐵大橋局二公司測繪分公司員工秦環兵,數十年來在工地上摸爬滾打、邊干邊學,從取得武漢理工大學本科學歷,到成為測量人才、帶領團隊攻克測量難題,從當好施工“先行官”到創辦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他始終用專注測量人生深度,用奮斗詮釋著工匠精神。
      “作為新時代技術工人,我服務的是橋梁建設。”秦環兵總是這樣說。在他看來,中國的橋梁已走向世界,創下諸多世界第一,但測量在橋梁建設中仍舉足輕重,不能“失之毫厘”。
      “我一直堅信,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在實踐中能探索更好的方法。”
      在沈陽公和橋主塔施工期間,測量主塔索道管都是白天閑著晚上去測,因為白天溫差大,熱脹冷縮,會產生較大的誤差。大家形成了習慣思維,誰也沒思考通過什么辦法能夠在白天測量。
      秦環兵用心琢磨,經過反復測算,在理論數據中添加了不同溫度下實際偏位量的數據,用“以偏就偏”的方法,解決了白天不能進行測量作業的難題。
      在順德碧桂路高架橋曲線橋梁測量中,原先采用的“施工坐標系統計算放樣法”中,施工坐標系統的北方向與橋梁軸線方向不一致,夾角較大,工作效率低下。
      秦環兵將以往“施工坐標系統計算放樣法”革新為“曲線橋各墩臺獨立坐標系統計算放樣法”,將以往計算的各墩臺施工坐標數據分別轉換為以各墩臺中心為坐標原點的各獨立坐標系統,實現了由曲線橋測量模式向直線橋測量模式的轉變,減少了人力及儀器投入,工效提高1倍,創經濟價值230萬元。
      在蕪湖軌道交通建設期間,秦環兵帶領測量團隊又攻克了測量難題。該項目軌道梁設計比較特殊,30%的軌道梁是曲線型的,不能批量生產,而且軌道梁各項技術參數的允許誤差必須要求控制在3毫米內——這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到測量上面。
      效率上不去,大家急得團團轉。秦環兵設計了鏈條式伸縮讀數裝置、移動可調式激光測距固定裝置和底模檢查卡尺,提高工效4倍。
      “我給銦鋼尺吊上線墜,掛在圓盤上,這樣銦鋼尺被線墜拉著,一直保持繃緊狀態。當長度變動時,銦鋼尺上讀數就可以隨時讀出。調整用時只需1個小時,只需一名測量人員操作即可。”秦環兵說,這樣一來,我們不需要投入儀器配合檢測,方便又省力,精準度也高,為項目創造經濟效益近260萬元。
      像這樣的小改革、小創新,秦環兵帶領團隊開發了100余項,優化測量方案135項,解決大型橋梁現場施工測量難題30余項,為企業創造了直接經濟效益3500萬元。
      2013年11月,秦環兵帶隊去“一帶一路”重點工程——中俄同江鐵路大橋勘測橋址。當時,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風力7到8級,天上下著鵝毛大雪,地上積雪沒膝及腰。不少施工人員有畏難情緒。
      為了提高行走速度,秦環兵和隊員們不得不俯下上半身,幾乎在雪面上匍匐“爬行”。厚厚的積雪下,有可能是有水坑“埋伏”。
      一次,秦環兵一不小心掉進了冰里,積雪淹沒了他的頭頂。隊員們使勁拉著他的胳膊,才得以脫身。作業的地方荒無人煙,為了節約時間,測量隊顧不上停留,只吃些隨身帶的干糧,便快速行進。
      “操作儀器時,我們不能戴手套,用不了幾分鐘手就凍得不聽使喚,沒幾天就生了凍瘡。”秦環兵笑著回憶,“看儀器時,我們呼出的熱氣竟把眼睫毛和儀器鏡子凍在了一起,要靠旁邊的隊員哈氣才能化開……”
      在長達2個月的測量作業時間里,秦環兵和隊員們按照勘測計劃,從中俄邊界的大橋起點處開始,沿著16.7公里長的工程路線,相繼穿越了長達1.8公里的冰封江面,每天要在齊腰深的雪地里來回走數個小時。
      如今,在遙遠的中俄邊境,這座象征中俄兩國友誼的橋梁,不僅串聯起“一帶一路”國際聯運大通道,更見證了建設者不畏風雪、迎寒前行的腳步。
      每到一個工地,秦環兵都給新來的測量工上課。秦環兵的學生,從最初的七八人,逐漸發展到幾十人人,授課的內容也從測量專業知識、識圖基本知識拓展到信息化、小改小革、優化工藝等,讓大家了解到創新帶來的樂趣。
      就這樣,只要是秦環兵帶領的測量組,隊員都能全面掌握測量理論及實踐技能知識,精通各類電腦軟件,極大提高了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
      2012年9月,在中鐵大橋局的支持幫助下,秦環兵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工程測量領域導師帶徒和課題研究。
      工作室成立十年來,先后取得國家專利、測量工法、科技進步獎等創新成果52項,培育出金牌職工2人、測量負責人10人、測量技術骨干80余人,被評為湖北省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中國中鐵測量技能大師工作室。2019年,通過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認定。
      33年來,秦環兵先后參加30余座大型、特大型橋梁和國家重點工程的施工測量工作,他深切感受到祖國橋梁設計和施工技術在世界領跑,國家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他表示,繼續把熱愛、堅持和專注投入到測量工作中,為祖國橋梁建設事業而奮斗終生! 王海芳 王一凡/作  秦環兵/演講
  • <td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d>
  • <table id="egig0"><option id="egig0"></option></table>
  • <noscript id="egig0"><source id="egig0"></source></noscript>
  • <table id="egig0"></table>
    精品国产91乱码一区二区三区